不开。
忽然有个工人跳脚跑上人行道,呲牙咧嘴地甩掉脚上的鞋,她不禁心头一紧,疾步跑过去,紧张问道:“师傅,是不是烫伤了”
由于沥青温度高,工人们站的时间长了很烫脚,所以必须不停地走动,动要快,不然脚上的鞋粘在地上就抬不起来,鞋底就会融化,烫伤脚板。
工人扳着黑乎乎的脚底板看了看,憨厚地笑道:“差一点。”
挂在树梢的鞋,鞋底朝天露着两个窟窿,已经报废了。
有离得近的工人便取笑他:“咋,想婆娘想得不要命了”
那鞋子被烫破的师傅就啐了口唾沫,势要把烂鞋砸过去,工人们哈哈大笑。
长安提醒跟着投料车工的工人,“大家注意安全别被沥青崩到小心脚下,别烫着了”滚油一样的沥青,被崩到一滴也要被烫死。
怕工人们中暑,她掐着表轮岗让工人休息,远远的,赵铁头站在树下给工友们盛绿豆水,一阵风刮过去,他笨拙地挡住不锈钢水桶,张开双臂护着,生怕有灰土落在里面。
长安看到这一幕,不禁弯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惩罚一个人不难,难得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本质。所幸,她做到了。
“戴上口罩”张杰急匆匆地跑过来,把一个医用口罩递给长安。
长安蹙眉看着那玩意,摇头,不想戴。
“戴上”张杰硬塞给她,然后转头重重地咳了几下,“你想被这味儿给熏死离得这么近,咳咳”
张杰揉了揉咳得两眼通红的眼睛,“都说改良型的沥青没毒,可就冲这味儿,你信吗”
一阵风吹过来,长安被热浪熏得呼吸一窒,她皱着眉头说:“说完全无毒,不可能,但已经比过去好得多了。我听易工说,过去沥青车业,几里外也能看到熬沥青时冒出的黑烟。现在科技发达,沥青改良换代,再过些年,总会生产出无毒无害的沥青料吧。”
她指了指专心工的工人们,“我们倒还是其次,主要是这刑路工人,他们应该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张杰点头,唉了口气,说:“正因为辛苦,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项工。你看,今天来的工人也都是中老年居多。”
长安一看,可不是吗。
饮水休息点,几个刚被替换下来的工人师傅,年纪都已五十靠上。他们一边解扣前后拽着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纳凉,一边端起绿豆水一饮而尽。
“希望机械化业能够快速普及,这样的话,工人师傅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了。”
长安说。
张杰同意:“是啊,听说已经有全机械化的摊铺机面世了,但是价格昂贵,想要普及,还需时日。”
长安呼了口气,攥紧拳头,振奋说道:“一定会实现的。”
经过一天紧张施工,400米道路全部摊铺、碾压完毕,因为从源头就严抓质量,所以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混合料经常会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等等现象。
只是。
干活前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工人却变成了黑脸包公。
全身上下,除了洁白的牙齿在夕阳下闪着光芒,其他地方,全都是漆黑一片。
准备收工的筑路工人笑呵呵的互相打趣,渐渐走远
累了一天,热闹喧嚣的工地终于恢复了平静。
长安摘掉湿透的安全帽,缓缓坐在路边的道牙上,凝视着晚霞中平整漂亮的新铺道路,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与之前参与修筑的公路不同,这条仅有400米长的公路,是她心血和汗水和结晶。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又亲手一个一个解决了它们。
真正管理一个工程,才能体会到管理者的辛酸和不易,那些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的美好想象,是造不出这样一条高质量的公路的。
最珍贵的,是她收获了张杰、李四性和彭斌、赵铁头等一群工友们的信任和友谊。
这是她最最珍惜的,也是此生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