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永存》转载请注明来源:顶点小说网dingdian5.com
第222章天下大乱
时光流转,来到了天凤四年(公元17年)以后,新朝的法令,琐碎苛刻,还时常改变,完全是想一出是一出,随心所欲,百姓动辄触犯禁网,农民都没有时间耕田种桑,徭役繁重。
而且旱灾、蝗虫灾接连发生,诉讼和监狱中在押的囚犯长久不能结案,官吏用残暴的手段建立威严,利用王莽的禁令侵占民间财产……
一时间,富人尚且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穷人就更难以活命了。
于是,无论贫富,好些没有权力的人都当起强盗,他们依靠高山大泽的险阻,使得官吏无法抓捕。
这些官吏看抓不到,为了乌纱帽,只好蒙蔽上级,说自己治理的郡县很平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以至盗贼渐渐地越来越多。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这一年,临淮郡的一位豪杰拉起一支人马造反,在会稽郡的长州(今江苏吴县东)与王莽军对抗,他发动了民间起义王莽的第一枪,一时间江南震动。
这个起义者有一个非常奇葩的姓氏叫“瓜田”,全名叫瓜田仪。
关于此人的出身背景,史书记载不详,只知道他是临淮郡盱眙人,从这个姓氏就可以想象他家门第高不到哪里去,最多算是乡间的寒门小地主。
而他的反抗,完全是被逼的,五个字,活不下去了。
吕母来看到了,非常满意,这只是她的一小步,她还在等。
王莽决心讨平这支活动于青、徐地区的“造反派”,这次他派出新任的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军队东出长安,向齐地(即青徐地区)进发。
按农民的习惯,都喜欢有个首领,所以王匡、王凤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众人的带头大哥,手下有几百号人。
而另一人,吕母死得更早,大概是为儿子报仇了,心气没有了,她也没有野心,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这离给儿子报仇就一年。
然后,他们一起到撤回到海岛上聚居。
他们没有被剿灭,这一下给许多人希望,附近的贫苦农民不堪剥削,纷纷前来投奔吕母。
这个王匡和绿林军的王匡只是同名,西汉同名的人不少,比如刘秀这个名字,全国可不少。
同样,也是这一年,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妇女吕母为被县宰冤杀的儿子报仇,率众攻破县城,处死县宰,自称将军,出没于海上,其势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农民起义的第一个女领袖。
王常是颍川郡人,弟弟被人所杀,王常为弟报仇后,逃到江夏郡。
“杀呀。”
樊崇领导班子就仿照当年刘邦刚入咸阳时所立的约法三章也定下法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那些受到他恩惠的穷苦农民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仗义每多屠狗辈,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便成帮结队到吕母面前,问她有什么事情需要大家帮助。
本来,王匡、王凤被推为首领,还称不上起义,最多算是土匪,只是农民希望有“带头大哥”的一种盲目跟从。
随即,她一声大喊:“来人,拖出去斩首示众。”
虽然陈牧等领导的平林兵与绿林山并无关系,但因为与绿林军一同战,所以说到绿林军,就是下江兵、新市兵和平林兵三支。
看着敌人来了,这樊崇为避免起义军和王莽的官军混淆,于是就将每个人的眉毛都涂成红色,这一下赤眉军的称号就诞生了。
这个谥号像一道彩虹,跨过了新朝与反抗者之间的鸿沟,试图用仁慈和尊重去感化那些仍然坚持抵抗的人。
然而,无论王莽怎样努力,那些曾经追随瓜田仪的人,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愿意投降。
原来,吕母的独生子叫吕育,吕母的丈夫早年病逝,吕育此人忠耿好学,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一起经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业,日子也算是和和美美的。
王莽篡汉后,刘氏皇族地位一落千丈,经常被郡县官吏欺压。蔡阳国釜亭长容阳平喝醉酒后骂刘玄的父亲刘子张,刘子张一怒之下杀了亭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玄鉴仙族》《攻略男配的正确方法》《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全民求生,但我血条不见了》《朕能走到对岸吗》《从行星总督开始》《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和无数个我互相帮助》《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白衣披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